中咨视界
王丽静 | 全面准确理解“一利五率”经营指标体系 以考核引领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 |||||
|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遵循上述要求,发挥经营考核指标体系“指挥棒”作用,推动中央企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重要途径。 一、中央企业经营指标体系的演进及其战略导向 (一)经营指标体系的演进过程 为全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动中央企业进一步聚焦提升核心竞争力,聚焦实现高质量发展,聚焦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国务院国资委将中央企业经营指标体系明确为“一利五率”,并提出“一增一稳四提升”的年度经营目标要求。 事实上,如表1所示,国务院国资委对中央企业经营指标体系已经历多次变化,从2019年首次提出“两利一率”指标体系,2020年新增“营业收入利润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两个指标,2021年又新增“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并维持到2022年,2023年用“净资产收益率”代替“净利润”,用“营业现金比率”代替“营业收入利润率”。 表1 中央企业经营指标体系历年变化 (二)经营指标体系调整的战略导向 中央企业经营指标体系从2021年和2022年的“两利四率”调整为2023年的“一利五率”,最核心的变化就是把“净利润”改变为“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利润率”改变为“营业现金比率”,由“两利四率”调整为“一利五率”。其战略导向主要体现为以下方面。 1.发挥中央企业顶梁柱作用 中央企业经营指标要求考核利润总额及其增长速度,是对中央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基本要求。没有一定的利润规模,就谈不上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更无法成为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2.强化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用 2023年指标体系新增“净资产收益率”和“营业现金比率”两个指标,均强调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考核。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直接反映企业的资本规模、经营能力、经营损益和创利能力,是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 3.体现三张主表的统一融合 “一利五率”经营指标体系体现了财务三张主表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与现金流量表的统一融合,引导中央企业在关注利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更加关注现金流的安全,实现规模和速度、质量和效益、发展和安全的有机统一,全面提高经营业绩的“含金量”,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4.强调提升中央企业核心竞争力 净资产收益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资产负债率和营业现金比率均是评价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通过此类指标的考核,引导中央企业提升资产运营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科技创新力,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防范化解企业重大风险。 二、“一利五率”指标内涵及具体要求 (一)“一利五率”指标内涵 “一利五率”指标体系具体包括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营业现金比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六项指标,从不同角度衡量企业经营状况,各项指标相互衔接、有效贯通,是国务院国资委衡量、评价中央企业发展质量、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和对提质增效成果进行量化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1.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是体现企业经营效益、衡量经营者经营业绩、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增长”决策部署的核心指标,直观反映为社会创造的价值,直接体现对GDP的贡献。 2.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越高,表明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投资人和债权人的保障程度越好。按照杜邦公式,可以从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等不同角度研究如何提高净资产收益率,引导企业注重投入产出效率,加大亏损企业治理力度,加快“两非”(非主业、非优势业务)“两资”(无效资产、低效资产)剥离处置,盘活存量资产,提升净资产创利能力和收益水平。 3.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企业债务风险和财务可持续性、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三去一降一补”中“去杠杆”决策部署的核心指标。负债中的带息负债尤其需要被关注,此类负债需要支付资金占用成本,占比过高时需引起高度重视。 4.营业现金比率 营业现金比率是衡量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能力的评价指标,给传统财务分析模式提出了新要求,更加重视现金流的分析,关注有利润的收入和有现金的利润。该指标强调企业产生现实的现金流量能力,企业利润往往存在于应收账款、存货等非现金资产之中,使得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入不高,难以满足企业自身研发、项目投资乃至支付利息等的现金需求,造成企业虽有净利润,却难以形成现金流量,对企业财务可持续性造成影响。 5.全员劳动生产率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看,企业产出水平主要由物质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的产出效率所决定。全员劳动生产率主要衡量劳动力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综合反映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社会贡献,要通过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发挥广大员工的价值创造能力,从而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稳步提升。 6.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是衡量企业在研究开发活动中的投入力度的指标。该指标体现了企业对研发投入的重视程度,以及企业如何处理近期利益与长远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一增一稳四提升”目标要求 中央企业经营指标体系从2022年的“两利四率”变更为2023年的“一利五率”,经营目标要求也从2022年的“两增一控三提高”调整为“一增一稳四提升”。 1.“一增” “一增”要求利润总额增速要高于全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力争取得更好业绩,强调中央企业要为国民经济稳增长发挥顶梁柱作用,体现了中央企业在国家战略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和使命担当。 经营指标体系从2022年的“两增”(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速要与国民经济增速相匹配)变为“一增”(利润总额增速要高于全国GDP增速),剔除了对净利润指标的增速要求。从指标内涵看,利润总额=净利润+所得税费用,二者为同质同向指标,内涵重复性较高,保留其一是可行选择。另外,“增”的含义从“与国民生产总值(GNP)增速相匹配”侧重于“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从统计指标的内涵看,GNP包括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而GDP仅包含国内生产劳动创造的价值,更强调发挥国资央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作用,省去重复和多余,更加科学严谨合理。 2.“一稳” “一稳”要求资产负债率总体保持稳定,核心是稳投资。经营目标要求从2022年的“一控”(资产负债率要控制在65%以内)调整为2023年的“一稳”(资产负债率稳定在65%左右),资产负债率由“控”变“稳”,主要考虑在保持企业稳健财务结构的同时,要用好各类融资工具加大投资力度。 (1)管控基调由刚性变为弹性,由绝对变为相对。从“资产负债率要控制在65%以下”的刚性要求调整为“资产负债率稳定在65%左右”的弹性要求,允许负债率适度合理上下浮动。 (2)管控策略“有保有压”,逐户分解资产负债率的预算管控目标,进行差异化管理。对资产负债率较高且投资方向不符合主业实业要求的企业继续压控,对盈利能力强、经营现金流充裕或有战略发展任务的企业允许上浮,不再一刀切。对于结构性的负债、增长性的负债和提高质量性的负债,尤其是科技创新解决卡脖子产业投资可能出现的阶段性负债增长,要允许有合理的调整空间。企业可把握成长的政策窗口期扩大规模,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跨越式发展。 3.“四提升” “四提升”要求净资产收益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和营业现金比率要实现进一步提升,新增的净资产收益率和营业现金比率指标,更加强调对中央企业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有现金的利润的重要要求。 (1)提升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作为新增指标,核心要求就是确保形成有效投资,发挥中央企业精准投资对于稳住经济大盘、推动投资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用。中央企业不仅要保持投资规模稳中有升,而且要更加强调投资质量,同时要加强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科学决策,优化中央企业投资项目的资源配置效率。 (2)提升营业现金比率。“营业现金比率”作为新增指标,主要目的在于引导中央企业更加重视能够产生现金流量的经营活动,更加重视依靠实实在在的业务经营,通过实现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而实现经营绩效,而不是将精力集中到虚假交易、资本无序扩张等方面,要求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盈利,而是更加重视盈利的质量。目的在于引导企业更加重视现金流安全、合规经营,提升经营风险管控能力。 (3)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核心在于强调提升全体员工的生产效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评价指标,受到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应用程度、生产过程中的社会组织形式、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效能、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要求中央企业必须综合施策,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4)提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提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短期看不利于提升销售净利率,但有利于带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从而创造收入、降低成本、形成新增投资,推动企业拓展市场份额,提升市场竞争力,推动业务质量提高及创利。提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引导中央企业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关注企业长远发展,要求中央企业肩负起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使命担当。 (三)新的指标体系彰显的制度新要求 从“两利四率”到“一利五率”,从“两增一控三提高”到“一增一稳四提升”,评价指标的选择及考核要求的变化,体现出国务院国资委对中央企业经营监管政策、思路的调整和优化,并形成更加完善的指标体系。在“一利五率” 指标体系中,利润总额和净资产收益率居于核心地位,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目标要求。另外,“四率”指标服务于利润总额和净资产收益率目标,是对企业经营活动取得收益目标的行动方向性要求。 1.兼顾盈利能力的绝对值与相对数双目标 “一利五率”经营指标体系的目标要求,体现为利润总额和净资产收益率“一利一率”必须双提升,既要求利润规模绝对量指标的提升,也要求投资利润率相对量指标的提升,必须并重发力,不能顾此失彼,即强调扩能和提效并重。一方面,利润总额增速必须高于全国GDP增速,要求央企不仅要扩大利润规模,而且要扩大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另一方面,提升净资产收益率,要求中央企业投资必须做到科学决策,加强工程投资项目的研究论证工作,形成满足回报要求的投资。 2.以“四率”持续改进驱动“一利一率”稳步提高 利润总额和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依靠资产负债率、营业现金比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和全员劳动生产率“四率”的协同发力。一是企业要加强资产负债率的管理,发挥财务杠杆效应。二是要通过提升营业现金比率,提升应收账款、存货及总资产周转率,加快资金周转,产生更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奠定现金流基础。三是通过提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企业长期发展及新业务拓展创造条件。四是通过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费用率,提升销售净利率,并直接体现为利润总额和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 3.利润总额增长同时要稳住负债水平 利润总额依赖于企业资产、投资及收入规模。利润总额的增长,依赖于企业投资扩张及外部融资需求的增长,并对企业资产负债率、融资规模和结构提出要求。为使企业资产负债率保持稳定,必须确保新增融资的债务比率维持在合理水平,即企业不能主要依靠债务融资实现扩张,增量投资必须与“稳负债”保持平衡,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三、用好考核“指挥棒”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 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登录入口(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1982年8月,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中央确定的国家高端智库,也是国家投资建设领域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先行者。公司业务覆盖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具有甲级工程咨询综合资信、工程咨询专业资信、工程咨询专项资信等专业资质,通过了ISO 9001、ISO 14001、ISO 45001等体系认证,建立了覆盖全部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登录入口、较为健全的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公司作为公益类中央企业,以建设国家高端智库及世界一流咨询机构作为发展目标,其经营绩效考核既要遵循中央企业绩效考核的一般要求,又要充分考虑公司的个性化特点,制定契合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的经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以发挥经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 (一)公司高质量发展目标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公司“再发展”之年。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公司上下要调整发展姿态,抖擞发展精神,紧扣“五维定位”(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生力军、咨询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助推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参与者、高端智慧型人才的聚集地),聚焦“五力”(整体竞争力、事业创新力、行业引领力、品牌影响力、公司治理力)提升,按照“五化”(集团化、区域化、数字化、市场化、平台化)路径,全力推进“五型”(项目型、学习型、智库型、研究型、创新型)机构建设,重点在高端智库上再进步、在业务创新中谋发展、在深化改革上求突破、在内外协同上重实效,建设高水平的国家高端智库和世界一流咨询机构,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二)国务院国资委对公司经营业绩考核的指标要求 2023年,国务院国资委对中央企业的经营业绩考核结合中央企业功能定位和发展实际,差异化调整考核指标,用“利润总额”指标代替“净利润”指标,经济增加值指标维持不变,其他个性化指标体现公司特点并按照补短板原则确定。公司2023年度考核指标共有6项,包括2项共性指标、2项个性化指标和2项补短板指标。 (三)公司内部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分解 为充分发挥全面预算引领和经营业绩考核“指挥棒”作用,鼓励加大智库建设投入强度,加强公司“软实力”水平的提升,鼓励公司总部各业务部门和所属企业积极报送具有挑战性的业绩目标,公司对内部各单位经营任务进行量化分解,以便有效落实各单位经营责任,努力为公司经营绩效提升多作贡献。2023年,为积极响应国务院国资委优化调整中央企业经营指标体系的任务要求,关注有利润的收入和有现金的利润,总部业务部门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体系维持不变,即考核到账收入、净现金流、中央政府任务完成率和年度智库建设成果;优化调整所属企业考核指标,将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营业现金比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作为新设考核指标,更加注重规模和速度、效益和质量、发展和安全的统一协调,把握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下一步,公司将根据总部业务部门和所属企业业务特点,探索分类考核和“一企一策”考核模式。同时,加大工程理论和咨询方法论的研究和推广,加大数字化咨询平台建设,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力度。 (四)创新财务管理工作促进公司高质量的目标实现 2023年,公司财务管理工作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要求,以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控体系为主线,聚焦推进高质量发展,锚定“一利五率”经营指标不放松,切实落实好“一增一稳四提升”目标要求。 1.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 做好经济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必须是高质量的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系统观念、底线思维,把实践作为检验各项政策和工作成效的标准。以高质量的党建推动公司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实现规模和速度、质量和效益、发展和安全的有机统一,更好地发挥战略目标导向作用,构建公司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2.加强预算和考核引领,全力开展提质增效稳增长 充分发挥全面预算引领和经营业绩考核“指挥棒”作用,对照加快建设国家高端智库和世界一流咨询机构目标,持续改善经营效率和发展质量,更好地发挥咨询行业引领者的作用。一是鼓励总部业务部门和所属企业抓住国内经济整体好转的有利时机,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报送具有挑战性的业绩目标,同时量化内部任务分解,有效落实经营责任,努力为公司经济效益增长多作贡献。二是总部业务部门和所属企业对照国务院国资委提质增效工作方案中的5个方面32项具体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进一步制定提质增效工作台账,将公司“坚持发展方向、夯实发展基础、调整发展姿态、突出发展特点、取得发展成效”要求落实到年度经营财务工作中。三是持续强化动态分析。加强对总部业务部门和所属企业预算目标和考核目标完成进度的动态分析,在月度分析和季度经营情况分析会上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排名,促进发现问题短板,采取有力措施完成年度预算目标和考核目标。四是夯实会计信息质量,深化决算成果应用,做好规模和速度、效益和质量、发展和安全的统一协调,把握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3.加快司库管理体系建设,提升资金管理水平 一是深入对照国务院国资委《关于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司库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的意见》,确保2023年底前基本建成“智能友好、穿透可视、功能强大、安全可靠”的司库信息系统,同时按照这个目标,倒排工期,确保按时完成任务。深度推进司库体系应用,切实加强银行账户统一管理,持续提高资金集中度,实现应收账款、票据、借款担保等业务统一集中管理,建立健全司库系统数据管理机制,持续升级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更好支撑公司决策和战略落地。二是统筹安排资金预算,保证流动性,降低可能存在的资金风险隐患,保障公司运营稳定有序。三是加强总部及所属企业应收账款、合同款管理,关注客户信用风险和业务部门服务质量风险,多措并举加强当期及存量应收账款回收。四是加强境外资金管控,积极探索境外资金日常监管方式,关注涉外业务、境外资金入境风险。五是持续做好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促进协同发展和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工作,对中小企业账款坚持“应付尽付、应付快付”。 4.强化财务合规管理,全力守牢安全发展底线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坚决防范系统性风险,是当前和将来一段时期做好财务工作的底线。一是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细化关键环节管控措施,提高自动控制水平,实现财务内控标准化、流程化、智能化。二是积极为战略规划、改制重组、投资并购等重大事项决策建言献策,强化源头合规把控、过程合规管控、结果合规监控。三是建立债务风险、资金风险、投资风险、税务风险、汇率风险等财务风险管控体系,加强对重要子企业和重点业务管控力度,依托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加强各类财务风险的识别、研判和防范,实现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积极主动防范境外国有资产和财务资金风险。四是严格按照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国务院国资委相关要求,做好财务决算编报工作,夯实会计信息质量,深化决算成果应用,对内外部审计发现问题要做到“整改全覆盖、问题零容忍”。五是加强与合规管理、纪检、巡视、审计等监督主体的协同联动,巩固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成果,共同促进“严肃财经纪律、依法合规经营”。 5.加强集团财务管控体系建设,提高集团管理能力 建设集团化财务管控体系是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基础和支撑,也是落实公司推动集团化发展、优化区域化布局、实现数字化运营、建立市场化机制和强化平台化管理“五化”发展路径的必然要求。一是建立健全与公司战略目标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总部财务能力建设,建立强有力的财务总部,与各级分子公司财务部门上下贯通、协调一致,集团财务工作一盘棋布局、一体化推进。二是完善集团化财务管控与规范子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体制机制、落实子企业董事会财务职权的职责边界,做到财权管控有度、分权合理适度,有效发挥财务管理支撑战略、支持决策、服务业务、创造价值、防控风险的功能。三是加强所属企业财务人员管理,推进所属企业配强配优各级总会计师和财务部门负责人,建立所属企业财务人员轮岗和交流机制,培养、挖掘复合型和业务合作伙伴型财务管理人才,有效推动财务管理理念变革、组织变革、管理机制变革和手段变革。四是加强境外机构财务人员管理,有效发挥财务人员“探头”作用。 注:原文载自《管理会计研究》2023年第3期,本次发表有改动。 | |||||
相关链接
- 钟翔 杨石光 | 关于建设“大湾...2023-06-28
- 申海燕 李东 刘义成 | 战略...2023-06-21
- 武博祎 | 新时期我国重大生产力...2023-06-16
- 姜富华 杨凯越 | 加快实施标准...2023-06-14
- 张同升 | 南非、肯尼亚国家公...2023-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