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建议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 稳投资政策需持续发力——2022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分析与展望
| |||||
| |||||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挑战,我国投资整体表现较强韧性,对稳定经济基本盘发挥了压舱石作用。基础设施和部分制造业成为稳投资的重点领域,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长动能强劲。同时,制造业承压加剧、房地产投资下行、地方债高压、社融需求走弱等突出问题制约投资持续稳定增长,稳投资压力仍然较大。做好2023年投资促进工作,关键是把扩大有效投资同优化供给结构有机结合起来,持续扩大高技术产业投资,多举措稳定房地产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充分释放社会投资需求潜能。 一、固定资产投资整体运行情况 (一)整体投资韧性超出预期,民间投资呈下行趋势 2022年1—12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572138亿元,同比增长5.1%。一季度投资增速达到9.3%的年内高点,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降至6.1%、5.9%,年初投资增速较高的重要原因是2022年专项债部分限额提前下达等系列政策发挥效果,之后受国外地缘政治冲突、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等因素影响,投资增速有所下降,但降幅逐季收窄。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较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了4.5个、3.6个、2.9个和2.1个百分点,投资成为当前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关键力量。 图1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累计同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1—12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三年平均增速为4.3%,低于2019年同期1.1个百分点,全面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仍需一定时间。尤其是民间投资受疫情冲击较为严重,复苏难度较大。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年民间投资分别同比增长8.4%、3.5%、2%、0.9%,低于整体投资增速0.9个、2.6个、3.9个、4.2个百分点,与整体投资增速的差距逐季拉大。从占比看,截至12月底民间投资累计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已降至54.2%,低于2019年同期2.2个百分点。 图2 民间投资增速及占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数据库 (二)基础设施、制造业投资支撑作用明显,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 制造业投资在外需带动和政策支撑下展现较强韧性,2022年1—12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1%,比整体投资高4个百分点。在内需受疫情影响明显收缩的情况下,制造业投资超预期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外需对出口的拉动。我国全年货物出口额累计同比增长10.5%,装备制造、消费品制造等领域海外订单持续旺盛,机电产品占进出口总额的49.1%,汽车出口大幅增长82.2%。技改投资继续发挥对制造业投资的拉动作用。1—11月,制造业企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9.1%,占全部制造业投资的比重达40.9%。 基础设施投资在增加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用好专项债等融资支持政策以及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贯彻落实稳增长系列政策推动下,连续8个月回升,1—12月同比增长9.4%,高于全部投资增速4.3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分别大幅增长13.6%、10.1%。 表1 1-12月我国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022年受需求走弱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持续放缓,一季度仅同比增长0.7%,二季度开始滑落至负增长区间。1—12月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降幅较前三季度、上半年分别扩大2个、4.6个百分点,跌幅持续加深,拖累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增长。房企土地购置费、施工面积、新开工面积等指标均出现持续大幅下降。1—12月,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均位于100以下,且自2月以来持续走低。 图3 三大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累计同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数据库 高技术产业投资引领作用持续增强。在投资整体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高技术产业投资逆势而上,稳投资引领作用持续显现。2022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8.9%,比全部投资增速高13.8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2.2%,比制造业整体投资高了13.1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7.2%,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增长27.6%,电子、医药制造业投资大幅增加;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2.1%,其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增长26.4%,研发设计服务业投资增长19.8%,企业研发投入显著加大。 图4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对比整体投资增速 (累计同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数据库 (三)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长动力较强,东北地区增速止跌回升 2022年1—12月,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3.6%,较前三季度、上半年、一季度分别回落0.7个、0.9个、5.9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增长8.9%,较前三季度、上半年、一季度分别回落1.1个、1.8个、5.5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增长4.7%,较前三季度、上半年、一季度分别回落2个、3.3个、6.6个百分点;东北地区投资增长1.2%,较前三季度、上半年、一季度分别提升1个、2.1个、2.6个百分点。总的来看,中部和西部地区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东部地区增速较低,东北地区投资在上半年负增长的基础上止跌,呈恢复增长态势。 图5 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累计同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数据库 1—11月,31个省份中有16个省投资增速高于全国水平,其中内蒙古、湖北、宁夏、甘肃等4省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速分别达19.8%、15.1%、10.3%、10.2%,投资恢复动力较强。西藏、天津、青海、吉林、海南、贵州、上海、广东、广西等9省出现负增长,分别同比下降23.6%、10.4%、7.8%、3.6%、3%、3%、2.6%、2.6%、0.6%。 表2 1-11月全国各省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二、投融资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制造业生产需求两端进一步走弱 2022年12月国内防疫政策出现较大优化调整,疫情形势的演变对制造业企业的生产、需求均造成明显影响,供应链运转亦受到一定冲击。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7%,较上月下降1个百分点,在荣枯线下较大幅度回落。从企业规模看,各类型企业景气程度均继续回落,大型制造业企业PMI环比下滑0.8个百分点至48.3%,中、小型企业制造业PMI分别下滑1.7个、0.9个百分点至46.4%、44.7%,均为2020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 从分类指数构成看,12月制造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为44.6%、43.9%,分别较上月下降3.2个、2.5个百分点,均为2022年5月以来的最低值,制造业生产和市场需求持续减少;从业人员指数为44.8%,较上月下降2.6个百分点,为2020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下降;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0.1%,较上月下降6.6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有所延长。总的来看,制造业供需两端均不同程度受损,供给冲击和需求收缩压力仍然突出,成为制约当前经济恢复的突出问题。 图6 制造业PMI指数(%)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数据库 (二)房地产投资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2022年1—12月,房地产投资132895亿元,同比下跌10%,其中住宅投资100646亿元,下降9.5%。从房企融资数据看,一季度末、二季度末、三季度末、四季度末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分别同比下降19.6%、25.3%、8%、25.9%,四季度增速降幅进一步扩大;1—12月房企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分别同比下降25.4%、19.1%、33.3%、26.5%,房企融资能力明显不足。从房屋开工竣工数据看,1—12月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39.4%,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下降39.8%,降幅较前三季度进一步扩大。 图7 房屋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竣工面积增速 (累计同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数据库 从商品房销售数据看,1—12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4.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6.8%;商品房销售额下降26.7%,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8.3%。12月,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城市有53个,较上月增加2个;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城市有64个,与上月持平。由房企融资、拿地数据以及购房需求端萎靡的趋势判断,短期内房地产开发投资回正面临较大压力。 图8 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增速 (累计同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数据库 (三)债务高压制约地方政府投资空间 疫情以来,各地在社会保障和就业、公共卫生医疗等领域的刚性支出不断增加,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却因税源减少、大规模留抵退税、土地财政陷入困境等急剧下降,财政收支平衡出现较大困难。2022年1—11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3%,其中税收收入下降7.1%,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降21.5%。土地出让金收入大幅下降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下降的重要原因。2022年前三季度全国300城住宅用地成交规模同比下降44.87%,土地出让金同比下降39%。2022年上半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出现财政赤字,四川、河南等地赤字额超3000亿元。在中央三令五申严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清理存量债务的高压下,地方政府举债面临较大困难,各级财政项目建设资金融资均面临较大压力,地方政府投资活动空间较为有限。 (四)居民部门融资需求急剧走弱 2022年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6%,较去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12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3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05万亿元。从融资主体看,居民部门融资收缩是社融大幅下降的主因。2022年住户贷款增加3.83万亿元,同比下降51.6%,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08万亿,同比下降41.3%,中长期贷款2.75万亿元,同比下降54.8%。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明显增强,央行调查问卷显示,四季度居民收入感受指数、就业感受指数为43.8%、33.1%,分别较上季下降3.2个、2.3个百分点,2022年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0.2%。此外,部分商业银行反映,今年咨询和申请房贷提前还款的客户数量明显增加,一定程度上显示当前市场主体投资收益预期下降,利用加杠杆方式融资的吸引力减弱。 三、2023年投资形势展望 (一)稳投资的有利因素 2022年我国经济增速为3%,与前三季度持平,较上半年提升了0.5个百分点,1—12月投资、外贸恢复增长动力强劲,消费受疫情流行高峰影响增速略有下降。但长期来看,我国市场潜力巨大、发展韧性极强,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持续转化升级,经济发展在更高量能基础上不断实现新的均衡,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2023年投资将在经济缓慢复苏中稳定增长。 一是高技术制造业投资能效呈持续提升态势。2022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强势复苏,以电子、医药为代表的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发展,相关投资大幅增加。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着力推动“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展望2023年,随着PPI周期触顶,煤炭、黑色、有色、化学、化纤等行业在PPI-CPI剪刀差下行阶段将面临毛利率和利润增速走弱的压力,加之中长期的“能耗双控”限制压制高能耗行业投资。制造业投资传统动能承压,高技术制造业将对制造业投资增长及结构优化构成有力支撑。留底退税政策在为制造业注入流动性、降低资金成本的同时,支持制造业企业尤其高技术企业创新研发投入、技术改造投资的政策多点发力,增强制造业企业投资韧性。央行持续宽信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配合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新能源汽车、医疗装备、电子信息等领域将在政策和市场叠加作用下继续快速增长。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概率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政策靠前发力、增量政策工具密集出台的背景下,基建稳投资力度持续加大,投资的增长支撑作用将逐步加强。总的来看,2023年支撑基建投资的资金充裕,除前置发力大规模的专项债之外,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政策性银行信贷资金都为基建投资稳增长奠定良好基础。根据202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的定调,2023年目标赤字率和新增专项债限额小幅提升概率较大。近几年,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地方债务管理取得积极成效,隐性债务减少,政府总体杠杆率稳中有降。面对新的经济下行压力,在继续做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风险的同时,加强跨周期调节,统筹做好今明两年专项债管理政策衔接,将更好发挥专项债资金带动社会资金的作用。根据2022年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提出的“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要求,叠加政府总体杠杆率的阶段性有效减压为实现短期稳增长提供支撑,2023年初基建将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三是房地产投资下行趋势或加快筑底回暖。从央行2022年三季度金融数据发布会上对房地产融资的纠偏表态看,房地产融资供给的从严调控是为了在全球流动性宽松的背景下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防止房价过快上涨对实体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挤占。9月份以来在“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有序投放,满足房地产市场合理融资需求”的推动下,房贷额度松动、放款速度加快,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额度紧张制约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及居民合理住房需求满足的问题将得到缓解。11月11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出台十六条措施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2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持续完善,购房贷款利率的下调、保障房和长租房建设的不断推进,首套房利率下降降低购房者的购房成本,将从销售端和投资端促进房地产投资增速进入平稳区间,推动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的满足和房地产市场趋稳。 (二)稳投资的不利因素 一是出口持续低景气运行为制造业投资带来不确定性。2022年,受国际政治博弈持续、欧美高通胀与加息周期交织、主要经济体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外部需求持续收缩,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20个月运行在50%的荣枯线以下。考虑到全球需求结构性回落压力较大,出口放缓趋势或将导致出口景气相关的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2023年承压。 二是需求端政策的边际宽松尚未明显带动购房需求。受疫情影响居民获得稳定收入的预期下降,压低了居民加杠杆的能力和意愿,2022年上半年多地集中颁布的地产松绑政策并没有扭转地产开发投资的颓势说明居民购房预期的转变。7月随着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压力向交房压力的转移及“烂尾楼”的增加,居民对期房交付的担忧情绪陡增,进一步影响期房销售及行业预期。尽管2022年多地出台房地产调控松绑政策不断加码,但牢守因城施策的原则,仅二三线城市进入宽松期,一线城市仍然较为克制。受限于二三线城市人口净流出程度较大、人均居住面积较大,相关宽松政策对保障住房合理需求的作用相对有限。 (三)形势分析与展望 随着疫情政策的转变带来经济活动复苏,2023年我国的经济形势将显著好于2022年,在外需转弱的情况下,我国亟待拉动内需,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综合来看,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政策环境下,制造业投资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将保持稳步高速增长。能源、交通、水利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仍是基建投资的重点领域,在财政增量工具继续支持下,基建投资将依然强劲。随着针对房地产市场供需两端的政策不断优化,2023年房地产投资降幅有望收窄,但由于内外部资金依旧承压,房地产企业总体处于降杠杆的进程中,房地产开发投资恢复仍需一定时间。综上判断,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有望实现持续平稳增长,预计累计同比增速在6%左右。 四、有关建议 (一)强化高技术产业投资引领作用 一是挖掘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新的增长点。按照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加大对智能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的投资力度,继续加大制造业技改投资。加快补齐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短板,夯实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基础能力。二是强化高技术服务业投资支撑。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加大对高技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等高技术服务领域投资力度,加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发展格局。三是健全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工作机制,推动重大产业投资项目快审快批快建,加大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贴息等协调推进力度,力争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二)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有序发展 在切实落实国家稳定房地产市场政策的基础上,灵活用好调控政策工具箱,加大对刚需和改善型需求的信贷、补贴等支持力度,用好房地产纾困基金、“保交楼”专项借款等政策工具,推进一批住宅项目建设交付。支持“一地一策”完善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机制,鼓励引导首次置业和改善性购房需求。支持有条件的地区通过购买部分存量房用于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加快土地出让工作,确保新出让土地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尽快将土地购置费纳入房地产开发投资统计。引导金融机构满足房地产市场合理融资需求,缓解房地产企业流动性压力。持续稳定住房消费,进一步优化购房支持政策,实施阶段性调整首套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更好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引导部分地区金融机构阶段性降低房贷首付比例、房贷款年利率,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三)多措并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一是丰富民间投融资渠道。加强地方政府与民营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公用事业、政策性住房建设、社会事业等领域。抓紧推出面向民间投资的REITs项目,积极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支持引导金融机构通过续贷、贷款展期、加大承销力度、调整还款安排等多种方式加大对民间投资项目的支持力度。二是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对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推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落实落地,尽快以“负面清单”代替“白名单”,破除民间资本进入重点领域的隐形障碍。三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领域,选择一批示范项目重点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继续优化政务服务,简化民间投资项目审批手续,集中精力推动民营企业复工达产。 (四)拓展地方政府融资工具和渠道 拓展资源补偿项目(RCP)融资模式,授权项目公司特许经营权进行基础设施的投融资和运营,政府对项目公司提供一定的资源进行补偿。积极探索TOD、EOD、SOD、POD等以基础设施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土地进行一体化开发和利用,通过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企业的生产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积极推进基础设施REITs试点进程,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REITs项目发行上市,灵活合理确定项目运营年限、收益集中度等要求,建立健全扩募机制。 作者: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鞠传霄、王琤 | |||||
相关链接
- 程 婕 苏志欣 | 进一步发挥铁...2023-02-03
- 董亚秋 | 加快构建关键核心技术...2022-12-22
- 鞠传霄 | 增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2022-12-16
- 中咨公司董事长苟护生建议从四方面...2022-12-10
- 丁丹 王志伟 郭子钰 | 警惕数...2022-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