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咨视界

武博祎 张雪岩 | 融合·重塑“中国第一架飞机起飞的地方”
发布日期:2022-03-23 作者:武博祎 张雪岩 信息来源:中咨研究 访问次数: 字号:[ ]

融合·重塑“中国第一架飞机起飞的地方”

——洪都老厂区保护性开发建议

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武博祎

鸿鹄策(北京)国际咨询有限公司  张雪岩

摘要: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代号320厂,简称“洪都”)老厂区,位于南昌市青云谱区核心区域,占地4400亩,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始于抗日战争,新生于“156工程”,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进程。它见证了中华民族航空事业的发展历史,为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本文全面梳理了洪都老厂区——中国第一架飞机起飞的地方的独特历史现实意义,其对中国国防航空事业发展的文化精神象征意义。主张与国家当今的发展任务相结合,融合现代元素和运营理念,对洪都老厂区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打造传承航空文化、奉献精神、报国情怀,同时具备教育科普和现代服务功能的中国航空文化高地。

关键字:工业遗产;航空博物馆;科普教育;军民融合

1954年7月3日下午5时,这是一个永远载入新中国史册的激动人心的时刻。新中国第一架自己制造的飞机,从南昌洪都老厂区的青云谱机场腾空而起。

一、洪都的发展历程及历史贡献

(一)在炮火硝烟的战争旧址上诞生

洪都老厂区所在地与蓝天的缘分始于1933年,始建三家店机场。1935春,这个当时中国最大的机场如期完工,弱小的中国空军和当时的苏联援华航空队以这里为基地驾驶战机并肩升空迎敌,给予嚣张的日寇以沉重的打击。从这里起飞的战机,先后与日机进行了40多场激烈的空战,并担负出击宁、沪、杭等地日军机场的任务,共击落击伤日机60多架,炸毁近百架,炸沉日舰20余艘,击毙包括号称“四大天王”的日军王牌飞行员潮田良平、南乡茅章在内的飞行员数十名,俘虏15名,在抗战史上谱写下光辉的篇章。

1937年2月,中意飞机制造厂在此建成,开始修理和试造飞机,后遭日机轰炸,被迫西迁至重庆南川。抗战胜利后,西迁的飞机制造厂迁回南昌,随迁的还有中央航空研究院。

洪都机械厂诞生前的情景

解放后,人民解放军接管了尚未带走的30多台旧设备、4万多平方米的厂房和办公楼及一条1500米长的碎石跑道与指挥塔台,成立了“南昌航空站”。1951年4月23日,新生的洪都机械厂在战争旧址上诞生,代号320厂。320厂是建国初期由党中央决定兴建的六大航空工厂之一。1952年11月,青云谱机场在三家店机场的旧址上重新建设。作为“一五”时期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320厂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逐步发展成为集科研、生产和经营为一体的研发制造机构,是当时行业内唯一的“厂所合一” “机弹一体”大型军工企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520家大型企业和国家152户重点保军企业。黄志千、陆孝彭、叶正大、顾诵芬、屠基达、程不时、宋文骢、陈一坚等都曾在此工作,这些中国航空的祖师爷以及之后几代领军人物当年几乎全部集中在这里,并由此“开枝散叶”。

从左至右依次为:陆孝彭、叶正大、徐舜寿、王汇青、程不时、顾诵芬、汪子兴

(二)共和国长子造就多个“第一”,挺起中国脊梁

白手起家,艰苦奋斗、自力更生,70年来,一代代洪都人以共和国长子的担当,秉承航空报国的初心使命,逐步建立起专业齐全、设施先进、配套完善的航空产品设计、研制、生产、保障体系,实现了由修理仿制到自主设计,由亚音速螺旋桨到超音速喷气式,由有人机到无人机,由小型机到大飞机制造的历史跨越,创造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多个第一,先后研制出教练机、强击机、运输机、农林机、无人机等十余种型号飞机5000多架,生产各型导弹数千枚,为我国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第一架自制飞机【初教五】。1954年7月3日,新中国第一架自己制造的飞机——初教5(雅克-18)飞机,在南昌腾空而起,标志着中国由修理飞机到仿制飞机的突破。8月1日,毛主席亲自签署嘉勉信。

新中国第一辆摩托车【长江750】。1957年11月30日,新中国第一辆摩托车——长江750边三轮摩托车制造成功,并被列为部队常规装备。

新中国第一架多用途民用飞机【安2运输机(运5)】。1957年12月24日,新中国第一架多用途民用飞机——安2(运5)试制成功,《人民日报》在第一版显著位置刊登了题为《我国航空工业新的重大成就,第一架多用途民用飞机诞生》的消息。

新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架初级教练机【初教-6】。1958年8月27日,新中国第一种自行设计制造的飞机——初教-6飞机首飞上天。它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新中国航空工业已从修理、仿制发展到自行设计的新阶段。1979年,初教-6飞机荣获中国国家质量金质奖,成为中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飞机型号。

新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架超音速喷气式飞机【强-5】。1965年6月4日,新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架超音速喷气式强击机——强-5飞机首飞成功。1968年,强-5飞机试飞鉴定后,经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亲笔圈阅批准,强-5飞机投入了成批生产,开始装备部队,成为中国空军主力机种。1972年1月7日,强-5甲型飞机成功甩投中国第一颗实战氢弹。

新中国第一批海防导弹【上游一号】。1966年11月,我国第一批海防导弹——“上游一号”以9发9中的好成绩顺利通过鉴定试验,标志着中国设计研发的岸舰/舰舰反舰导弹研制成功。目前,洪都已经研制生产导弹数千枚,并形成多个系列,大量装备我国空海军。

新中国第一架自主研发的基础高级教练机【K8】。1987年4月8日,新中国第一个通过自筹资金、国际合作、全新研制的基础教练机——K8飞机研制立项;1990年11月,新中国第一种喷气式高级基础教练机——K8飞机在洪都跃上蓝天;1999年12月27日,K8E飞机签署国际合作生产合同,这是中国首次成套出口飞机生产线和对外输出飞机设计、制造技术。

新中国第一架按国际适航要求设计的农林专用飞机【农五A】。1989年12月26日,新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农林专用飞机——农5A飞机首飞成功。它也是中国第一架从设计阶段就全面按照中国民用航空规章(CCAR-23部)及型号合格审定程序研制和管理的飞机。1992年8月获得了中国民航型号合格证,2007年3月获得美国FAA认证,取得了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新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架全新三代高级教练机【猎鹰L15高级教练机】。2006年3月13日,我国自主研发的“猎鹰”(L15)高级教练机首飞成功,标志着中国教练机研制实现了由“二代机”向“三代机”的跨越。胡锦涛总书记祝贺首飞成功。2017年1月10日交付部队,2021年7月30日设计定型。2019年猎鹰L5高级教练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洪都公司从创业奠基开始,始终不忘共和国脊梁的使命,不断突破自我,走过了光荣的奋斗历程。洪都的飞机、导弹先后参加了国庆三十五周年、五十周年、六十周年以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阅兵仪式。洪都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洪都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无私奉献的创业史,也是新中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超越的报国史。

二、洪都老厂区建筑设施的历史文化价值、现实作用和未来展望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曾经偏居一隅的320厂,逐渐落入繁华的市区,不但与城市形态发生了“冲突”,更使320厂的发展受到了“制约”,洪都的整体搬迁开始提上议事日程。2009年12月23日南昌航空城开工建设。2017年10月,一个面积更大、现代化水平更高的机场——瑶湖机场竣工。2018年8月31日,青云谱机场关闭。2019年8月25日,洪都完成主体搬迁。320老厂区告别曾经的热火朝天,成为工业化时代的标志性记忆。

2020年11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公示了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拟认定名单, 洪都机械厂旧址榜上有名,包括办公大楼、新航管楼(试飞站)、冷却塔(动力中心)、理化中心、32#设备维修厂、29#-30#钳焊液压附件厂、24#-25#工装工具厂、712#热表厂喷漆工段、物流配送中心库房3处、试飞站机库、102#飞机总装厂和部装厂、标准件厂(八角亭)。

(一)意式建筑

原位于洪都老厂区的中意飞机制造厂,始建于1935年,1937年2月完工。主要遗存:指挥塔楼、飞机总装厂和管线集成厂房(即棚厂,现为八一礼堂)、综合储存库、大棚车间遗址、飞机跑道(原江西省政府院内大道)、厂区道路(现为江西师大校园道路)。该园区作为意大利援华项目,采用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工程技术,其生产区域布局、工艺流程、专业设备均为国际一流,如此规模的飞机研发制造中心,在当时国内乃至国际都实属罕见,与上海虹桥航空工厂、杭州飞机制造公司并称为当时的中国三大飞机制造厂。中意飞机制造厂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大型航空飞机制造厂,意大利方面称,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在设备和规模上名列远东第一,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和工程建设的重要工业文物,在近代中国工业建筑史、航空科学研究史、机场建设史、国际合作等领域都具有独特的技术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意大利人设计并建造的飞机生产装配中心——八角楼,建筑面积8186平方米,占地面积8.64亩。

(二)苏式建筑

320厂,是“一五”期间,苏联援助中国建设的“156项工程”项目之一。

“156项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苏联援助建设的重点项目。由于历史原因,虽然“156项工程”实际完成150项,但这些项目记载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实践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伟大探索,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中苏友好关系史上留下了弥足珍贵的一页,创造出许多具有时代特征、富含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的标志性建筑群,已成为人民回顾先辈们艰苦创业精神的记忆载体与中苏友好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

20世纪50年代初在废墟上建起的厂区全貌

1951年5月17日,江西省委、省政府、江西军区研究决定,成立以省长邵式平为主任委员的建厂委员会,主持建厂工作。几个月后,大批苏联专家来到洪都参与建厂,时任省军区司令员的陈奇涵把自己雪佛兰轿车和司机都调给苏联专家使用。怀揣着报国理想与信念,创业者们从祖国四面八方汇聚于此,尘烟弥漫,残瓦废墟,荆棘丛生……所有困难换作老一辈热血航空人自觉加速的步伐。1954年2月,随着苏联雅克-18飞机的全套图纸全部到厂,同时在苏联派来的50位专家的帮助下,洪都正式拉开了由修理飞机转向整机试造的序幕。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在“为制造祖国第一架品质优良的飞机而奋斗”的口号感召下,全厂上下以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使命感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大会战。每天24小时分三班昼夜作业,许多职工连续30多小时不离开生产线,厂区四周圈起电网,厂里驻有百余名解放军,轮换站岗守卫,全厂处于热气腾腾又高度保密状态。1954年7月3日下午5时,这是一个永远载入新中国史册的激动人心的时刻。两位试飞员段祥禄和刁家平首次成功试飞雅克-18(初教-5)。新中国第一架自己制造的飞机,从南昌开始“凌云起飞,展翅长空”。

除了厂房,当时的住宅也是用苏联专家援建时提供的图纸修建的,用于建厂之初的苏联专家和工人居住。如今,洪都五区、六区和二区北半部分的“L型”区域,仍然保留着建设初期苏式2层小楼。青砖灰瓦,造型别致,树荫如盖;楼内是木地板楼梯,虽然老旧,但掩饰不住曾经的优雅。走在苏式建筑的群楼里,尖顶青砖的老房屋透着一股浓浓的前苏联风格。

洪都大院是一种记忆与情怀,大半个世纪以来,几代“洪都人”盖起一座又一座厂房,又建起庞大的配套生活区。“洪都”自成一脉,也就此生长出一份独特记忆。在洪都人心里,洪都不是厂,洪都曾是全世界。洪都大院里住了10万人口,培养了无数工程师、高级技工。洪都子弟曾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足以拿来炫耀。“我家三代人都是‘洪都’职工,我为此感到骄傲自豪。”洪都人樊正财说,“当年的生活特别充实,每个人都充满了干劲,虽然苏联专家走了,但我们坚信美好的未来是用双手亲自创造的,日子总是有很多盼头。”

今天,全国大部分“156项工程”旧貌难觅,不少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被拆除改建,许多极富苏维埃文化特征的工业建筑和公共建筑消失,造成无法挽回的工业化文物载体断层和损失。320老厂区则是难得的历史遗,“156项工程”典型记忆。

那“156项工程”有着什么样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呢?

(1)新中国的工业基石

“156项工程”是新中国工业发展的摇篮。通过这些工程,我国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跨越了半个世纪,建立了世界上第三个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完成了国民经济体系的根本性改组,为我国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转变奠定了重要基础。

(2)新中国社会主义生活的记忆载体

“156项工程”也带动了新中国社区建设的新浪潮。在这里,老一辈规划人曾精心规划了产城融合、邻里互助的理想国:班车、食堂、学校、公园,医院、体育场... ...各类设施一应俱全,让来自五湖四海的陌生人到此安居乐业,共同奋斗,变他乡为故乡。在计划经济时期,生活在这些社区中的工人和知识分子,充分体会了当家作主人的幸福感,形成了集体为重和友爱互助的社区氛围,凝结了社会主义的生活记忆。

(3)区域均衡发展的独特触媒

出于靠近原料产地和国防安全的考虑,156项工程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和中西部,为中西部成为传统农业省播下了工业化的火种。经过一五时期以“156项工程”为核心的工业化建设,中西部地区崛起了一批经济重镇,改变了旧中国工业过度集中在沿海地区的弊端,推动了全国各区域的均衡发展和中国城市体系的更新。

(4)国际合作的友谊桥梁

“156项工程”也承载着中苏合作的历史记忆,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在我国一带一路的国际战略格局下,“156项工程”的保护与更新,可以成为新的国际化合作窗口、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友谊的桥梁。

(5)精神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承载

洪都秉承航空报国的理念,发扬“献身航空、团结奋斗、创新担当、争创一流”的洪都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航空奇迹。作为工业文化遗产,320老厂区的每一栋建筑、每一台机器都在吐露着曾经的芳华,生动鲜活地记录了不同时期、不同事件、不同背景下,航空先辈的精神谱系和热血情怀,而这种时不我待的拼搏担当,是中华名族摆脱落后面貌,快速发展,大踏步进入新时代的精神原动力,是最有价值的文化财富,值得留存与珍惜,继承和发扬。

(6) 城市与工业发展的时代示范

农耕时代,一个城市的发展是从商业开始的;工业化时代,一个城市的是从产业开始的,有些城市的发展是从科技开始的;信息化时代,一个城市的发展是从服务开始的;中心城市,一般都是从商贸到产业再到融合,最后从第二产业为主转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结合再到产业与科技及服务的融合。随着南昌城市的发展演进,时代赋予以制造为主的320老厂区以新的角色,积极适应城市发展要求,通过形态转身成为具有工业文化内涵服务城市发展的新高地。

洪都所承载的“156项工程”的价值意义和影响范围,可能远远不止上述这些,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挖掘和梳理,为后代世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见证。

三、洪都老厂区保护性开发的总体思路、主要内容及相关政策

(一)总体思路

洪都老厂区——第一架飞机起飞的地方,因为她的历史唯一性,加之不可多得的丰富航空文化积淀和红色军工背景,建议保护性系统开发的总体思路,以红色、忠诚、报国为总基调,强调开发与国家任务的紧密结合,与南昌八一枪响的英雄城市相呼应,以军民融合为塑造路径,引入现代理念和科学技术,使其具备教育、科普、文旅、科创交流、市民休闲等多种功能,打造成为全中国人民向往的航空文化圣地和科教旅游目的地。

(二)目标愿景

1.国家级航空博物馆及科普教育基地

列入国家工业文化遗产的飞机制造车间,有着陈列飞机的天然优势,以总装厂为例,室内面积70亩,挑高20米,是飞机和大型装备陈列的完美场所。考虑到当下国情的实际情况——航空退役装备基本由空军统一管理,建议联合空军,建立中国航空博物馆的南昌分馆,一方面减少目前中国航空博物馆总馆的贮陈压力,另一方面,和总馆的严肃展陈相比,分馆可以有不同的气质,强调互动性、参与性和人文精神,引入VR、AR、全息投影、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更好发挥展品的科教功能,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和科普趣味的亲民航空博物馆。

2.国家级国防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八一”是南昌留给新中国的宝贵财富,320厂作为大型军工央企,一向有着“航空报国”的使命担当,建议以此为积淀,以军事素质教育为特色,以航空科普为主要内容,以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为核心目的的国家级示范基地。以军工发展和航空事业成长为牵引内容,展现在中国共产党党领导下取得的光辉业绩和丰硕成果,致敬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做出的贡献,引入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大型活动和常态游学,弘扬爱国精神和红色文化,广泛深化普及国防意识。

3.中国唯一的专业飞机制造技术展示和现场教学基地

由于飞机制造厂所多为保密单位,中国目前还没有现场教学基地,航空专业学生缺乏实践教学条件,这似乎是历史交给320老厂区的神圣使命,非她莫属。洪都生产的初教-6创造了飞行人口最多,服役时间最长的神话,深受国内外的飞行员的喜爱和赞誉,被尊称为“一代圣机”。巧合的是,洪都实现整体搬迁后,唯一没有搬走的是初教-6的生产线,目前初教-6虽然还在生产供应部队,但其属于解密机型,在2019年更是获得了民航生产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成为一款军民两用机型,且初教-6的生产为手工打造,对飞机制造的展示观感清晰,且具有参与的可能。除此之外,很多经验丰富的优秀退休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依然围绕着老厂区而居,他们是优质的师资资源,这一切都为形成中国第一个航空培训实践教学基地,准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附近的南昌航空大学和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校将最先受益。

4.国防工业动员和预备役训练基地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当今世界总体趋势向好,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主义的威胁依然存在,国际形势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充分认识建设一支“拉得出,起作用”的高素质武装预备队伍的重要性。基于320老厂区的军工基础,在国防科工局等上级单位的指导下,打造国家级国防工业动员基地和军民融合交流合作平台,构建与军事工业相关联的高新技术产业数据库,定期组织国防工业交流促进活动,建立具备实质性国防工业动员能力的专业服务平台。同时,围绕退役飞行员复训、退役军人就业培训、预备役动员及培训、专业军事训练、青少年军事科普等业务规划建设专业设施及场所,以满足专业化、社会化军事人才培养需要,打造国家级军训和预备役动员示范基地。

5.国际航空航天交流合作中心

基于洪都老厂与苏联、巴基斯坦、意大利等国合作的历史和基础,构建国际航空航天产业交流融合桥梁、中国航空航天产业的“国际展厅”,引入航空航天领域国家级大型会议和活动,使之成为国际航空航天技术高端交流平台,进而建立国际产业招商合作平台。洪都生产的K-8飞机,是中国第一个通过国际合作诞生的机型,也是我国仅有的几个能赚钱的外销机种之一。2016年7月3日,L15高级教练机也交付首个国际用户。洪都教练机成功的国际合作实践,也为建立国际航空航天交流合作平台奠定了基础。

(三)相关政策

1.《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

2021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文物局印发《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通过五年努力,工业文化支撑体系基本完善,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进一步深入,工业文化新载体更为丰富,初步形成分级分类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体系和分行业分区域的工业博物馆体系;打造一批具有工业文化特色的旅游示范基地和精品路线,建立一批工业文化教育实践基地,传承弘扬工业精神。

2.《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家文物局会同有关部门,历时近3年,研究起草,经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9次会议审议通过,2021年5月由中央宣传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意见》提出,到2025年,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体制完善、功能完备的博物馆事业发展格局,博物馆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服务人民美好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中的作用更加彰显。到2035年,中国特色博物馆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博物馆社会功能更加完善,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馆强国,为全球博物馆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3.《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

2020年6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文物局、国家开发银行发布关于印发《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称,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老工业城市应从尊重历史、尊重文化的角度出发,立足城市发展实际,学习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探索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打造“生活秀带”的有效路径。方案提出要“完善工业博物馆体系”“推动建设分行业、分区域、工业博物馆体系”。将建立工业博物馆作为主要任务之一,这成为工业博物馆有序发展的政策基础。

4.《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

2018年11月,工信部印发《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对开展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及相关管理工作进行了明确规定。《办法》鼓励利用国家工业遗产资源,建设工业文化产业园区、特色小镇(街区)、创新创业基地等,培育工业设计、工艺美术、工业创意等业态。

5.《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2016〕446号

2016年12月30日,工业信息化部、财政部以工信部联产业印发《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分为深刻认识工业文化发展的战略意义、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4部分。主要任务是:发扬中国工业精神;夯实工业文化发展基础;发展工业文化产业;加大工业文化传播推广力度;塑造国家工业新形象。

住房城乡建设部2018年9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既有建筑保留利用和更新改造工作的通知》,推动工业老厂区、老厂房更新改造利用。指导城市盘活存量低效的旧厂房,转换老厂区用地用途、转变老厂房空间功能,释放城市发展活力。2020-2021年,先后印发《关于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切实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坚决制止破坏行为的通知》《关于开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调研评估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指导各地保护利用工业类历史建筑。

自然资源部2020年印发《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指导各地保护包括工业遗产在内的历史性城市景观和文化景观,明确整体保护和促进活化利用的空间要求。与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在市、县、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统筹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线,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对历史文化遗产及其整体环境实施严格保护和管理。

(四)操作建议

1.遵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建设原则,充分发掘和利用现有条件,织补空间,航空博物馆和飞机制造教学实践基地,都是依托现有基础的恰当建议。现代工程师学院,培养产业工人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也和洪都的现有条件相吻合。

2.注重洪都人的人文感受,请他们参与洪都老城区的开发建设,激发延续洪都的主人翁责任感,传承人文精神,也可以降低宣传和人工成本;注重厂区、跑道城市公园和住宅区的充分融合,保留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上的人间烟火气,将有利于人气的吸引和产业的自然生长。

3.与周边知名制造企业一起联合打造青云谱制造业重镇的鲜明名片,在320老厂区周边18.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坐落着江铃汽车集团、南昌印钞公司、南缆集团、阳光乳业等一批知名制造业企业,提炼共性,注重统一的视觉呈现,形成错落有致,相得益彰,关联丰富、特色鲜明的制造业印象。

四、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

320老厂区坐落于南昌青云谱区,青云谱区曾是老工业核心区,但前些年,因处于政府财政高度依赖房地产的时代,无新地供给的青云谱日渐式微,完成系统性开发320老厂区的任务,势单力薄,力不从心,需要更高层面对该项目的重视和支持。“中国第一架飞机起飞的地方”是整个中国的财富,更是江西省的名片和骄傲。

(一)希望国家像支持国防航空制造业一样,支持航空教育文化产业

我国航空教育资源匮乏,缺乏丰富直观的教学形式,是国防航空制造业距离发达国家依旧差距明显的重要原因。文化是产业的基石,有强大的文化基因和广泛的民众基础,产业才能向更高精尖方向发展。320老厂区这样航空文化丰富的园区,在中国弥足珍贵。航空制造不是个人的产业,航空文化教育事业也是一样,需要国防、装备、空域、人才、机制的综合协同才能发生作用。建议国家财政拨付部分款项,支持320老厂区的改造,使其承担比如航空教育等方面的国家任务,支持国际级航空博物馆落地南昌。

(二)需要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的金融支撑

航空产业是国家的战略产业,有着“投资时间长,见效慢”的特点,航空教育文化事业也有同质性,但它的发展有很高的带动系数。长期来看,对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但项目本身比较难以得到商业金融资金的青睐,所以建议以政策性银行的金融支持为主,其他商业资金和社会资金为辅的资金来源格局。

(三)需要教育系统的协同作用

2021年,教育部大力推行双减政策,是为了学生的多元发展。早期航空教育是中国长期以来比较缺失的场景,中小学生的航空教育需求得不到满足。320老厂区具备担当此任的基础条件和未来愿景,能为中小学生提供航空特色的国防教育和爱国教育基地,将有效丰富学生的校外生活和研学体验,实现开发320老厂区的初衷,保障320老厂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中国的航空教育产业发展服务,最终催化出强大的中国航空。

(四)享受革命老区产业发展各种优惠政策

2021年1月26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意见》是一个巨大的政策宝库,赋予了老区高质量发展的难得机遇,比如“在开展试点示范和安排中央补助时对革命老区给予倾斜支持”等。江西南昌不仅是当之无愧的革命老区,更是红色革命根据地,90多年前,南昌拉开了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成为一座传承红色基因的革命英雄城市。但最近三十年,南昌错失了公路、铁路两大干线的发展机遇,经济发展与中部其他省会城市相比,比较缓慢,所以建议将南昌纳入全国一类老区城市,在社会主义新时代,乘着革命老区振兴的春风,得到新的助力。

参考文献

[1]青云谱区政府:《洪都老工业区简介》。

[2]中国青年规划师联盟:《“156项工程”众研究倡议:寻找新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历史记忆》,2016年8月15日,见

https://www.wxkol.com/show/chinayouthplanner.html。

[3]徐海宇:《壮志凌云——南昌“洪都”往事》。

[4]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156项工程”工业遗产保护倡议书》,见http://www.capdf.org.cn。

[5]洪都厂史办:《洪都70周年70件大事记画册》。

[6]刘禹松:《探访昔日的远东第一飞机制造厂》《新产经》。

[7]江西晨报社:《洪都大院67年沧桑见证几代人青春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