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咨视界

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 | 申海燕:深入学习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 加快推进新时代科技创新工作​
发布日期:2022-10-23 信息来源:中咨研究 访问次数: 字号:[ ]

深入学习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

加快推进新时代科技创新工作

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申海燕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论断、新要求,形成了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习近平科技创新理论体系。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科技创新领域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推动我国科技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

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提出有其鲜明的时代背景,是适应发展形势、发展阶段、发展模式、发展格局的深刻调整,着眼奋进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全面部署和全局谋划。

一是百年大变局的应对期。当今世界,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纪疫情全球蔓延,逆全球化思潮抬头,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思潮暗流涌动,主要经济体发展减速,发展不确定性增加,国际力量对比加快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大国崛起产生历史性交汇,科技创新作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已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在这场历史性大考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必须主动识变应变求变,通过强化科技创新,形成对国家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支撑。

二是迈向新时代的起步期。当前,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都离不开科技强国的建设,都需要依靠以创新驱动为根本动力的内涵型增长。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三是主要矛盾的破题期。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矛盾的解决依赖于科技的力量。社会发展面临人口老龄化、消除贫困、抗击疫情、保障人民健康等多方面挑战,需要依靠创新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减排降碳等问题,需要依靠创新建设美丽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资源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种业安全、网络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领域风险进一步累积,需要依靠科技力量维护和保障国家安全。

四是创新能力的提升期。当前,我国科技创新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从跟跑向领跑、从大国重器集成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转型发展期。同时也应看到,我国创新能力还不适应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要求,面临着基础研究能力薄弱、产业共性技术缺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重大前沿技术跟踪不够、重大工程难题亟待突破、应用体系建设滞后等问题;从发展格局来看,也存在着全局与局部、整体与个体、研发与应用等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因此,亟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推动创新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这也是科技创新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内在要求。

五是创新模式的转型期。纵观创新发展的演变历程,我国在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和集成创新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最关键的原始创新环节却是最大短板。实际上,仅靠引进消化吸收、集成创新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技术来源问题,难以形成自主创新的原始动力,进而转化为科技竞争力、国家竞争力。而且,一味奉行拿来主义,也容易被锁定在国际分工体系低端,发展处处受制于人。只有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打造更高水平、更有韧性、更加完整的创新链,才能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在国际竞争中占据先机。

二、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深刻把握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胸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从科技创新战略定位、发展方向、主要目标、道路模式、依托主体等方面,系统论述了当代中国科技创新的科学内涵,作出了系统性的制度安排。

(一)现代化建设全局核心的地位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中兴事件发生以来,党中央对科技创新重视程度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极其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革命性力量,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又明确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些论述首次把科技创新摆在事关国家发展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崛起、事关人类历史进程的高度,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赋予了科技创新重要的历史坐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坚持四个面向的方向论

论科技为谁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持“四个面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推进科技事业发展的价值导向。“四个面向”集科技、经济、国家与人民于一体,体现了科技为国家战略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民生福祉服务的根本取向。具体来看,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把握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方向,是科技创新的基本要求;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要求科技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要求科技要以满足国家亟需,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加快补齐短板,锻造长板,研发杀手锏,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攻关,形成一大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体现了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让科技为人类造福,让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的创新宗旨。

(三)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论

当前,我国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在这一背景下,党中央提出了三步走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目标,即在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基础上,到203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同时,科技强国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科技强国建设战略目标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战略目标,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形成战略性支撑。

(四)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论

科技如何引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这意味着我国从引进到自主、从外源到内生,创新模式需要发生根本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要不来的、讨不来的。当前,新冠疫情蔓延、中美战略竞争、俄乌冲突以及地缘经济裂变等深刻影响发展格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快重构,脆弱性持续提高。近年来,美国将我视为“体系性竞争者”“制度性竞争者”,在影响未来经济、军事、科技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领域,加紧对我实施技术封锁与科技脱钩。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亟需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在关键领域实现自主可控,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五)强化企业创新作用的主体论

企业是需求的提出者、技术的供给者、成果的应用者,以及产业化的推动者。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目的,必须通过作为市场经济主体企业的科技创新及生产经营活动才能实现。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创新系统整体效能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六)人才第一资源的关键论

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才作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与根本支撑。多次指出,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进一步指出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创新之道,唯在得人;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要抓住创新人才特别是“关键少数”这个牛鼻子,加快培养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当前,人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作用愈加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事关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

(七)融通创新联合转化的协同论

创新是科技成果从无到有产生再到产业化的过程,是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不同创新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需要多方协同,整合资源,畅通链条,形成合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优化和强化技术创新体系顶层设计,明确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主体在创新链不同环节的功能定位;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要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国家实验室要多出战略性、关键性重大科技成果;国家科研机构要加快建设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科技领军企业要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这些论断将有效引导创新主体有重点、差别化、专业化开展创新活动,加快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此外,面对我国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提出要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科技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这对于加快推动我国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布局、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体系建设紧密结合,技术创新、技术扩散与技术进步协调联动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旨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政府对创新资源的统筹、协调、优化作用,推动政府和市场形成创新合力。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充分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卫星导航、量子信息、大飞机制造等领域取得重大成果,与我国发挥举国体制优势,集中力量开展科技攻关密不可分。

(九)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协同论

科学技术是人类的创造活动,而如何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离不开环境、制度、政策的配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推进自主创新,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科技体制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要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科技体制及其相关体制深刻变革。此外,还逐步从项目决策体制、科研投入体制、组织管理体制、成果评价体制、成果转化服务体制等方面确立起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体架构,推动科技体制发生系统性变革。

(十)符合科研规律的多元评价论

科研评价是科技创新的基石,也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难点所在。针对科技成果评什么、谁来评、怎么评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正确评价科技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项目评价要建立健全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评价制度,完善自由探索型和任务导向型科技项目分类评价制度;人才评价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这些论述为全面构建科技评价、项目评价、人才评价在内的科技评价体系,准确反映成果创新水平、转化应用绩效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充分发挥科技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强化科技成果的高质量供给与转化应用奠定了制度基础。

三、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鲜明特征

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体系完整、逻辑严谨、内涵深刻、支撑全面,具有逻辑的严密性、内在的贯通性和理论的系统性,体现了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当代中国对于科技创新的基本要求和时代特征。

(一)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发展

党的重大理论的形成过程,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认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建国以来,党中央在领导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发展科技事业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把握规律,增强治理能力,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领导科技创新的本领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理论实现了新突破、新飞跃。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着眼于解决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课题,系统阐明了怎样坚持、推动和发展科技创新的重大命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

(二)科学回答重大时代课题

理论思想的提出是为了解决重大的时代课题,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时代课题。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的发展局面,集中力量发展重点领域的科学技术,支撑国家工业体系建设和国防体系建设,是当时的紧迫任务。为此,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通过科学技术现代化带动工业化建设;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健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于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如何更加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带动作用?引进国外技术为我所用迅速实现产业化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党中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做出了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并从高速增长转为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无论是经济内生发展的动力需要,还是外部形势所迫的外在要求,自主创新自立自强,维护产业发展安全稳定,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重大的政治任务与时代课题。为此,党中央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部署。因此,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是对党领导科技事业发展历程的经验总结,是对我国不同时期科技创新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三)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最根本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就,实现了整体性、格局性、历史性的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健全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体制,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深化对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抓重大、抓尖端、抓基础,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同时也指出,要“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万众一心为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四)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也是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经验,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价值观。同样,科学技术的本质、宗旨与价值所在也是造福人类。因此,科技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这样才能在正确的方向上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学家座谈会上提出了科技创新要坚持“四个面向”的重要论断,在原来“三个面向”的基础上,增加了“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阐明了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要服务于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形成了新时代引领科技事业发展的新指针。同时,在科技创新过程中,还强调要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善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人民为中心的科技观秉承了我们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思想,是我们党始终不忘初心、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生动体现。

(五)将系统观念贯穿全过程

理论是思想观点和基本原理的集合,是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有机体系。科技创新是涉及多要素、多主体、多环节、多部门的复杂系统工程。过去一段时间,我国科技政策体系存在着碎片化、割裂化的问题,宏观层面缺乏总体设计与系统方案,导致创新效率低下、成果质量不高。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改革只在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搞是不够的,必须全面部署,并坚定不移推进;要在实践载体、制度安排、政策保障、环境营造上下功夫,在创新主体、创新基础、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用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这些重要论述将创新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作出了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汇聚各方创新力量,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深度融合的系统性安排。

(六)着力统筹好发展与安全

科技创新是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根本之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科技创新对我国来说,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一方面,当前我国正迈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国家强,科技必须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创新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科技创新领域中的短板弱项问题仍然突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形势依然严峻,亟需依靠自主创新筑牢国家安全科技防线,确保在极限情况下也能立于不败之地。

(七)加快实现自主自立自强

自主性是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致力于构建的最显著特征,主要表现为以自力更生、自立自强为核心的内生科技发展模式。我国发展历程表明,不仅关键核心技术买不来要不来讨不来,就是能买到的要到的技术,如果不能很好地内化转化扩散化,也难以为我所用,形成自有技术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只有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科技源头供给能力,才能实现更有效率、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

(八)改革开放不停顿不止步

当前,科技的跨界融合趋势不断强化,各国创新链条深度耦合,科技合作不仅是连通国内外市场的重要纽带,也成为重塑世界格局的主导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科研不能闭门造车,自主创新不是自我封闭;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要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越是面临封锁打压,越不能搞自我封闭、自我隔绝,而是要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要最大限度用好全球创新资源,全面提升我国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位势,提高我国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规则制定能力。这些论断为我国汇聚全球科技人才、科技资源、科技成果,加快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奠定了理论基础。

综上,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站在全球视野与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抢抓科技产业革命战略机遇,有力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奋进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科学设计了我国科技创新事业的战略选择,系统谋划了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路径,全面构建起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框架。当前,现代化强国建设蓝图已经绘就,科技强国建设目标就在前方,科教兴国战略正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稳步推进。为此,要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并以此为指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我国科技事业不断攻坚克难走向胜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科技力量。